近期,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医师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上海市区域名医”评选结果公布,我校2001级MBA校友、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外科学科带头人肖涟波榜上有名。
要讲肖涟波,就不得不讲那些高难度的骨科手术以及那些经他治愈的患者们,历经三次高风险手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小陈就是其中之一。
陈潭(化名)今年40岁,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25岁的某一天,在开车送乘客的过程中,陈潭突然感觉腰骶部疼痛,晚上睡觉翻身时也感到很吃力,但睡一觉,起床运动后痛感又逐渐减轻了。
“觉得没什么大事,我就在药店买了瓶红花油和一些膏药,用药后疼痛感果然减轻了很多,又连续用了几贴膏药,也就再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陈潭回忆道。随后的多年里,陈潭偶发不适,但也并未在意,吃点止疼药,外用几贴膏药就过去了。
2020年5月的上海阴雨绵绵,而陈潭的旧病又犯了,这次不仅腰骶部疼痛,脖子也僵硬不能屈伸,转动很困难,而且四肢的关节处也出现了隐隐的疼痛感,弯腰、下蹲都成了问题,最后连上厕所、穿衣服这样的基本生活操作都需要家人帮忙才能完成。
本想继续咬牙坚持的他在妻子的劝说下放下工作,四处求医,并在亲戚的建议下,慕名来到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医。此时,距离陈潭第一次发病已过去了15年。
为陈潭看诊的就是肖涟波。经过仔细检查,肖涟波发现陈潭脊柱的屈伸、旋转功能消失,除了骶髂关节融合,双侧髋关节也基本丧失了功能,整个身体呈弓箭步样畸形。
“X线片可以明显看到,患者全身多关节融合,这已经是强直性脊柱炎比较严重的阶段了。”肖涟波介绍,“患者面临的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手术,需要麻醉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感染科等科室的通力配合。”
经过脊柱外科医生会诊后,发现患者脊柱基本完全融合,但在颅颈交界区域出现问题:颈椎寰枢椎脱位及脊髓压迫,若不及时手术,存在瘫痪的风险。
在多学科的集体讨论下,为陈潭制定了治疗方案:在保神经功能及关节功能两难的选择时,应当先行颈椎手术,挽救神经功能,再分两次行髋关节手术,挽救下肢行走功能。
颈椎的手术面临巨大考验,如刀尖行走,稍有不慎可能会引起脊髓损伤,有瘫痪的风险;髋关节高度融合的重建手术,也面临大出血、感染的巨大手术风险,鉴于此也必须分次手术,才能使部分风险降低。这就意味着陈潭必须要经历3次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与妻子商议后,陈潭下定决心,接受手术。
2020年和2021年,陈潭分别经历了脊柱内固定术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幸运的是,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经过光华医院关节外科肖涟波院长团队和脊柱外科贾永伟团队的科学诊断与精心的治疗,陈潭的分次手术及康复锻炼历经2年,如今重获新生。
在肖涟波眼中,一名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狮心、鹰眼、巧妇之手”:在治病的过程中胆子要像狮子一样大,眼睛和判断力要像鹰一般锐利,而手一定要像巧妇般灵活。
肖涟波说,除了技术,更重要的则是对这份事业的执着与坚守。热爱可抵漫长岁月,也正是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热爱,让肖涟波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张霖(化名)是一位来自福建的高龄且确诊结核病感染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当地的三甲医院住院一个多月治疗后效果不佳,辗转来到光华医院时已是高烧不退,肘关节肿得非常厉害,患处皮肤已经开始发青。
患高热究竟是病情引起的,还是使用生物制剂后感染引起的,还是结核引起的,抑或是有肿瘤的可能?
由于病情复杂,在院内大会诊的讨论过程中形成了两派观点:一部分医生认为是感染引起的,需要加大抗生素用量;另一部分则认为这是结核引起的高热,不可贸然进行手术,而这也是肖涟波的观点。
在进行保守治疗几天后,张霖的病情依旧没有任何好转迹象,但此时他的肘关节肿得越来越厉害,手术迫在眉睫。
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肖涟波决定铤而走险,立即准备手术,同时采集样本确定病因。最终,手术的结果证实了肖涟波的推论:结核引起的高热。明确病因之后对症治疗,几天后高热逐渐消退,手术伤口也愈合了。
“要对得起每一位将健康托付给我们的患者,在拯救他们生命的同时也要不断挑战自己。”肖涟波说,虽然有些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收结核病患者,但也正是通过这个病例,使团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生物制剂引发结核病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将来也可以惠及更多病人。
文稿:新民晚报
图片:光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