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上海高校营销科学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20 


近日,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的40多位学者和博士生,齐聚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会议大厅,共同参加了第六届上海高校营销科学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由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商学教育与研究中心联合策划举办。

本次活动由上海纽约大学严登峰副教授主持。严登峰首先回顾了前五届学术沙龙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一些在沙龙上分享后成功发表的研究成果。他表示:每一次沙龙的举办都为年轻学者提供了难得的分享和学习的机会,搭建了富有启发性的学术平台。

(严登峰主持)


东华大学杨帅教授率先开启了学术分享,深入探讨了当前备受关注的“直播带货”现象。杨帅及其团队通过对数百个服装品牌的200多万个直播视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直播对65%的品牌产生了积极的销售影响,并且不同类型的主播对品牌销售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普遍观念不同的是,网红主播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而是品牌自身主播的带货效果最强,其次才是网红主播和普通个人直播。这些研究发现为品牌制定更精准有效的直播营销策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杨帅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张铄副教授及其团队发现:消费者在线购物时,经常会遇到不同卖家售卖相同图片但价格不同的产品,这种图片剽窃的现象,俗称“盗图”。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张铄团队与某大型线上购物平台的知识产权部门展开了合作,专注于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网络零售平台的影响”。由AI识别女装品类的图片剽窃,并在平台执行不同的版权投诉政策(严格vs.宽松)下,进行自然实验,研究团队目前获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型在线零售平台上的版权卖家免受图片剽窃,但实际上在侵权行为被删除后,显著减少了版权卖家的销售额和用户访问量。比起宽松政策,严格政策对版权卖家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研究发现对本意想要保护版权卖家权益的线上购物平台以及监管机构,在考虑采取不同严格程度的政策时,提供了决策的参考依据。

(张铄分享)

同济大学助理教授李楠及其团队则聚焦研究了山寨应用对现存应用的影响以及对应用市场管理策略的启示。通过在多个应用市场收集应用下载量和应用特征的独特数据集,研究团队采用监督机器学习技术和对应用介绍的文本分析来识别山寨应用,并引入一种因果识别策略,研究山寨应用在跨平台应用中的因果影响。目前的研究发现:山寨应用对现存应用产生了负面的溢出效应。这一负面溢出效应在那些下载量高和评价高的现存应用上显著存在,而这些现存应用往往通过改变其可搜索属性来应对这一影响。总体而言,筛选山寨应用为现存应用开发者提供了巨大的价值,但却降低了应用平台的整体需求。这项研究为应用市场管理策略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方法,以应对山寨应用对现存应用以及应用平台的潜在影响。

(李楠分享)

“父母感知到的社会流动性是否影响他们对孩子教育产品的偏好?”这正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王雅瑾教授及其团队所研究的问题。她们对此提出了五个假设,并通过多项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父母感知到社会流动性较高时,更倾向于选择帮助孩子发挥优势(扬长)的教育产品;相反,当父母感知到社会流动性较低时,往往会选择帮助孩子弥补劣势(补短)的教育产品。这项研究突显了父母在购买教育产品时所追求的跨代地位。该研究不仅是市场营销文献中首个对以优势为主和以劣势为主的教育产品进行区分的研究,同时也是首个调查反向因果关系的研究,即感知社会流动性如何对父母的教育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以往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的发现对于选择教育产品的父母、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产品公司都具有启发意义。最后,王教授还提到教育领域和营销相结合的研究鲜有学者涉足,鼓励大家积极关注,或许能够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王雅瑾分享)

在沙龙进行过程中,学者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为每个研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和建议,为后续完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思路。最后,上海市市场学会会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蒋青云教授和上海纽约大学商学部主任陈宇新教授分别作了总结发言,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蒋青云总结发言)


据悉,上海高校营销科学学术沙龙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过去五届学术沙龙,先后在上海纽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每一次沙龙都吸引了市场营销学者们的热情参与。通过与同行的深入讨论,不仅有助于完善当前的研究思路,也能够获得未来研究方向的新灵感。深度互动的“沉浸式”学术氛围,为每一位参与者带来了有意义的学术体验,也为推动上海市场营销界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