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金融系副教授顾海峰老师的论文《股权关联性、增发认购选择权与上市公司财富效应》发表在国内期刊《经济学(季刊)》的2014年第4期(论文约25000字)。

    该文章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关联性与增发认购选择权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上市公司财富效应的多元分布模型,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富效应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两种增发模式均存在唯一的临界增发价格,其决定了净资产增值带来的潜在收益与股份稀释引发的潜在损失之间的动态对冲状态,从而决定了上市公司财富效应的动态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财富效应驱动下,上市公司将实施差别化的增发认购选择权:在公开增发下,上市公司净资产增值带来的潜在收益与股份稀释引发的潜在损失之间存在较大的独立性;在定向增发下,上市公司潜在收益与潜在损失之间存在确定的映射关系。最后,分析了上市公司增发认购选择权的策略配置域。该研究成果将为上市公司如何科学运用增发认购选择权,以提升自身的正向财富效应,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金融系宫汝凯老师和其合作者的论文《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电力行业增长:19992010》发表在国内期刊《经济学(季刊)》的2015年第1期。

    该文章讲述了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产业,同时承载着公共事业服务的职能,其发展对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电力行业开启了投资体制、政企分开和厂网分拆、引入竞争为主题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表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电力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遗憾的是,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黄金期之后,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各界会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出现分歧,这些可能对电力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下问题值得思考:经济体制改革与电力行业增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不同改革政策间的联合效应如何?以及改革措施对电力行业增长的贡献有多大?在电力体制改革重启之时,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会对继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些问题,宫汝凯老师和其合作者从市场竞争、产权改革和管制政策三个维度出发,综合考虑单独效应和联合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对电力行业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时段估算电力体制改革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基于19992010年分省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Sys-GMM)的估计结果显示:市场竞争、产权改革和管制政策均对电力行业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产权改革的影响更为显著;市场竞争与产权改革以及市场竞争与管制政策之间均具有良好的联合效应,产权改革与管制政策的联合效应不确定,因政策类型而异;要素投入和产出动态是促进电力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体制改革对电力行业的贡献率随改革的逐步深化递增:在19992010年间,要素投入和产出动态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33%39.37%,经济体制改革的贡献率为5.73%,由初步阶段(19992004年)的3.95%增加到深化阶段(20052010年)的9.59%。以上结果对于不同产出和改革变量组合的多种模型设定均是稳健的,以期通过对电力市场化改革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对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及推进相似垄断行业的改革提供现实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