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系教师参观上海1933和M50创意产业园区
2011.11.29下午,作为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们的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内容,工商管理系的教师在潘瑾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上海具有代表性的1933 创意产业园区和M50 创意产业园区。
首先,教师们来到了1933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的原址建筑是由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于1933年设计使用,曾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屠宰生产加工场。整栋建筑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宛若迷宫却又次序分明的奇特布局和艺术化空间。作为上海市典型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在其最初的建筑实用功能丧失后,上海市政府将其作为创意产业园区而保留下来,现在已经成长为新的创业产业聚集地。
 
1933创意产业园区外貌
 
1933创意产业园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廊桥
 
工商管理系的教师们在廊桥上的参观、合影
 
工商管理系的教师们在1933创意产业园区的穹顶听园区介绍
接着,教师们参观了M50 创意产业园区。M50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41000余平方米,拥有从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各具特色的多幢建筑,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存。园区目前已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等 14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 80 余户专家、学者入驻,是目前上海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视觉艺术时尚创意为主题创意产业基地,是上海市政府确定的 11个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M50 创意产业园区外景
 
M50 创意产业园区中用原纺织厂的锅炉房改造的画廊
 
M50 创意产业园区中各类型艺术家开设的个性工作室和画廊
 
教师们在M50 创意产业园区半度音乐咖啡吧,喝咖啡、听原创音乐、研讨
通过这次参观,教师们感受到了一次新的理念冲击,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半天的创意产业园区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创意之手,打开了教师们的创意闸门。
这次参观活动,给予了教师们不少的灵感和启发。在归途的讨论与交流中,系主任沈蕾教授说:“工商管理系的教师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许多教师也感慨地说: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和科研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满足不了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只有不断创新、变革、提升我们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技巧和特色水平,才是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不竭动力。
现代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我们有现代化的眼界和思路,而这些,来自于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和不断创新。只有具有创新的人才和体系,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今后将不断组织和开展这样的业务学习活动,以使我们的思想和理念能够在宽视野的交流中得到不断的更新和提升。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杜芹平